深圳减肥训练营_减肥夏令营_杭州减肥夏令营CCTV上榜品牌统计: 共有微电影:1019部 / 今日更新:部 / 评论:条 / 会员:2 名 / 播放:128356

武汉商学院师生十年智慧烹煮 让南极绽放别样百味

【导语】如果您觉得本篇内容还不错,请点击视频下面的赞,然后分享给朋友哦!...

原标题:武汉商学院师生十年智慧烹煮 让南极绽放别样百味

  荆楚网消息(记者 郝菁 通讯员 易先勇)10年间,20位师生先后对中国南极科考站提供餐饮服务,"舌尖上的极地"让全球科考队员念念不忘。11月30日,武汉商学院赴中国南极科考餐饮服务十周年座谈会在汉举办,曾经赴中国南极科考站服务的"大厨们"相聚一堂,回顾这10年极地餐饮服务的变迁,和后辈们一起规划未来极地餐饮人才的培养工作。

  

  据了解,从1985年中国在南极建成第一个科研考察站"长城站",随后建成"中山站""昆仑站""泰山站"到现在在建的"罗斯海新站",33年来,中国在南极科考中初步建立了一支门类齐全、体系完备的科研队伍,逐渐成为了南极洲的主要力量。在这冰雪世界里,餐饮管理人员仿佛是每一个科考站的灵魂,他们在极地里翻炒出美味,让南极有了家的味道,温暖着每一个科考人员的心。

  

  来自武汉商学院的大厨在南极与国外科考人员合影

  想要成为极地"大厨" 必须经历严苛选拔

  2008年,南极科考站首次面向全国招聘厨师。此前,基本从内部相关食堂抽调人员前往。"要通过选拔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,首先体检就非常严格,不亚于招聘飞行员的体检,其次还要进行模拟训练。"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书记、中国烹饪大师王辉亚是该校首批前往南极的5人之一,对严格的选拔过程印象深刻。

  "体检的那天,是在封闭的环境里呆了一整天,身体出现任何不适就会被刷下去,通过了体检后,就去了黑龙江进行模拟训练,在9天时间里要进行体能、心理测试,还要学习极地野外生存技巧,比如挖雪洞"王辉亚告诉记者,在模拟训练过程中还要考验厨师的中西菜肴水平,红案白案和甜品小吃等专业技能,当时随机抽签决定食材,4个小时做好10道菜品。"原来都没有经历过,非常的辛苦,但同时也非常的努力通过各项考验!"

  2009年,通过考核的王辉亚、徐康、戴涛、潘鼎、王骐等5名师生,参加了第26次南极科考,分别前往长城站、中山站、昆仑站负责各站的餐饮管理。这是武汉商学院派往南极人员最多的一次,此后,每年的南极科考都在该校选择餐饮管理人员。王辉亚说,能去南极服务科考人员,觉得非常的光荣。

  "当我们到了各个站进行实际工作,真正的考验才正式开始"王辉亚告诉记者,各国科考站之间常有外事活动,美食是重要的外事环节。 "一言一行,一菜一品都代表的都是中国形象,接待外宾时,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制定不同的菜肴,档次、餐品、程序都要到位,展示我国的美食文化。"王辉亚说,这不仅考验的是厨师的技术水平,同时也是整体的综合素质,此时此刻,工匠精神和国家形象合二为一,大家都自觉地对自己严格要求了。

  

  武汉商学院“大厨”在南极

  责任心造就创造力 食材有限也要道道温情

  南极科考站的食材大多靠"雪龙号"运送,而中山站,基本上是一年补给一次。种类包括大白菜、包菜、洋葱、土豆等耐储存的蔬菜,苹果、梨子等耐放的水果,以及大量冰冻的鸡鸭鱼牛羊等肉类。如何在食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百道风味,这群大厨们使尽了浑身解数。

  "还记得那时,第一次尝试做豆腐,感觉像石头一样硬"王辉亚告诉记者,2009年到南极时,有科考队员问能不能做点豆腐,在日常很好买到的豆腐在南极却是要自己做的,他和学生徐康只能从头学起,第一次做出来非常的硬,但是还是被抢光了,经过不断地尝试,终于做成了真正的豆腐。

  曾在长城站工作的徐康说,由于食材有限,所有的烹饪方式都用了,蔬菜仍是最受欢迎的,大白菜经过2个月才被送到站点,不少都腐烂了,但是即便能吃上两片都是幸福的。为了解决没有新鲜蔬菜吃的问题,厨师们开始在气温有30多度的发电栋里发豆芽,"定时浇水,豆芽三四天就能长到4、5厘米。"

  2013年前往南极的教师方元法说,味道重要,也要兼顾科学营养,他把绿茶和赤壁的青砖茶带去了南极,用茶叶熬汤搭配荤菜,可以补充维生素,队员们不喜欢脱水青菜,他就把泡开的青菜剁碎和鸡蛋面粉一起做成青菜饼,也瞬间被抢光。

  美食,带来的不仅是温情和乐趣,也是精神寄托,平时会有不少科考人员过来给大厨们打下手,和大厨们一起去钓鳕鱼和小鲍鱼,他们不仅成为了大厨们的朋友,还成为了他们的粉丝。吃着美味佳肴,谈笑风生,艰苦的科考日子就会变得温馨很多。

  现在,在大厨们的建议下,长城站和中山站都建起了无土培植蔬菜基地,培育着新鲜的芹菜、小白菜、青椒、西红柿、香菜等品种,经过不断改进,能保证隔几天就能吃到新鲜蔬菜了。经历了十年的历练,接力而去的厨师们各个都会磨豆腐,发豆芽,后辈们借鉴着前辈的经验不断创造新菜式,他们绞尽脑汁研发各种菜式,用家乡菜缓解科考队员的乡愁。2010年春节,王辉亚和徐康带着大家包了1700多个饺子,体验到了浓浓中国年味;2011年,教师张晖则自制模具,打豆沙取蛋黄,做出了蛋黄月饼让大家过了一个像样的中秋节。现在,他们还举办美食节,不仅让中国队员大饱口福,还让外国队员赞不绝口。

  

  武汉商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研发的南极专攻点心

  舌尖上的极地"百味"绽放 楚菜成为了南极的"家乡菜"

  2009年,王辉亚带着学生徐康前往长城站前,特意在采购单上增加了一些楚菜原料,还带去了炸面窝的勺子、做米酒的酒曲,还有蒸肉的米粉。鸡冠饺、糯米鸡、面窝、小笼包、糊米酒、烧麦等传统汉味小吃都出现在南极的餐桌上,让科考队员们赞不绝口。十年来,在武汉商学院一批批极地大厨的推动下,楚菜已成为南极的家常菜。

  2015年国庆,武汉商学院毕业生在长城站举行了首届南极美食节。平时的四菜一汤升格成了41道菜,除了提前准备的新农酱牛肉、珍珠豆腐圆、黄州东坡肉、金牌麻圆等家乡菜,他还现场制作了沔阳三蒸、孔雀武昌鱼、花开富贵卷等10道湖北名菜,吸引了来自中国、智利、俄罗斯、乌拉圭10余国家科考队员赴宴,楚菜给全球科考队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

0
赞一个
分享到:
共有92人阅读,期待你的评论!评论
请先登陆后才能发表评论哦!没账号?赶紧注册一个吧!
最新评论

随便看看

编辑推荐

点击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