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移动互联产业以90后年轻人居多,而在各大城市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中,长沙表现出了‘黑马’姿态。”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定军坦言,与其他城市相比,长沙的科教资源优势是吸引年轻人落户长沙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长沙的科教资源重地位于岳麓山下的国家大学科技城。
这一战略的顶层设计源于2015年。时任省长杜家毫在调研湖南大学、中南大学、湖南师范大学后,提出把这三所大学的发展放在一张蓝图上考量,打造新型“大学城”。
2016年以来,湖南湘江新区与长沙市岳麓区合力打破各方“围墙”,校区、城区、景区、园区“四区联动”,推进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品质提升、合作共创。
如今,这里已有95家企业落户,其中院士创办企业(项目)4家,世界500强2家,“国家千人计划”“长江学者”“国家杰青”等知名学者创办企业5家,上市公司5家。
“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,吸引了更多科创人才留在长沙、扎根湖南。”中南大学科技园(研发)总部负责人说。
城市建设“精明增长”,连续获评“最具幸福感城市”
11月26日,由《瞭望东方周刊》、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2018年中国“最具幸福感城市”评选结果出炉,长沙连续11年上榜。
“幸福感”从何而来?
根据该调查报告,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,收入是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。改革开放40年,长沙市的城镇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翻了七番。
而据《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》分析,长沙人收入增长了,但以购房为主的生活成本,则相比其他城市较低。
“长沙2017年房价收入比在7左右,也就是夫妻两人平均收入7年可以买一套房,所需时间只有武汉、郑州、天津、青岛的一半,只有杭州的1/3,也少于西安。”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定军认为,长沙有效稳定了房地产市场,对其他城市最具借鉴意义。
幸福感的体验,当然不止于此。
新华社《瞭望东方周刊》执行总编辑金风介绍,“幸福感”可以通过体验的幸福和评价的幸福来体现,比如优美的环境、生活品质等。
“以前湖水臭,路过都要捂着鼻子快速跑,现在都来湖边锻炼。”这是12月5日的《人民日报》14版头条报道中,长沙市民刘国安接受采访时的感慨。
据《人民日报》报道,刘国安居住在长沙曾经的“城中村”后湖。3年前,后湖还是一个被垃圾填埋、逐年缩小的“臭水死湖”。如今,一湖碧波荡漾,树木郁郁葱葱,鱼儿在水中嬉戏,后湖成为居民的休闲好去处。
后湖的变化,是长沙市牢固树立“精明增长”理念的生动体现。
今年来,长沙市更加注重特色发展、融合发展、开放发展和绿色发展,持续推进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、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、高铁新城、临空经济示范区四大片区建设,着力打造长沙经济新增长点和城市亮丽新名片。
“北有中关村,南有马栏山。”曾经的马栏山,位于城北一隅,因坐落于此的“广电湘军”而声名大噪。去年底来,这里正加快建设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,力争打造成为以“视频”为主导产业方向的“中国V谷”。
“长沙空间布局不断优化,是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。”湖南师范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朱翔分析,长沙四大片区发展初现规模,对城市经济发展形成了支撑作用;而城市软实力建设,特别是科技研发、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投入,也使得长沙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。
朱翔认为,长沙不断提升的“软实力”,是积极呼应国家战略和倡议,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最好体现。他建议,湖南其他市州加强与长江经济带、粤港澳大湾区等联系,充分利用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国家级平台,持续改善基础设施,提升公共服务,加强开发开放,合力发挥好湖南“一带一部”区位优势。